一、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煤炭生产。2019年省下达我市调度原煤产量4660万吨,1—5月生产原煤1992.63万吨,完成省下达计划的42.76%;预计上半年生产原煤2400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51.5%。
(二)电力生产。1—5月累计发电189.0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2%,完成年计划发电量49.74%。预计上半年发电220亿千瓦时,完成年计划发电量57.89%。
二、重点推进工作
(一)全力落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一是抓实长协合同履约。通过对中长期电煤保供协议履行的监督管理,我市签订长协1405.8万吨,完成任务100.78%;截至6月23日,累计供应电煤1010.52万吨,同比下降5.86%(地方供应电煤561.36万吨,同比下降22.33%,完成序时进度84.41%,欠103.67万吨;盘江煤电累计供应350.75万吨,同比增长增28.06%);我市五大电厂存煤186.49万吨,同比增加82.25万吨,增长78.91%,超日常存煤任务(86万吨)100.49万吨。二是优化电力交易机制。进一步鼓励发电、用电企业直接交易,推动电力供应从传统方式向现代交易模式转变,降低用电成本,为市内企业减负。1—5月,完成电力市场直接交易73.51亿千瓦时(其中市内企业直接交易27.1163亿千瓦时,共计节约电费8644万元)。
(二)全力提升煤炭生产要素保障能力。一是坚定不移“去”。“十三五”以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045万吨/年,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80%,今年计划去产能120万吨/年。同时,按照省规定的时间节点全力推进30万吨/年以下煤矿有序退出。逐步形成以大中型煤矿为骨干、优质产能为主体的煤炭供给新格局。二是有力有效“并”。我市已兼并重组获批复保留煤矿140处,拟建规模10010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71.5万吨/年。三是千方百计“提”。持续以煤矿产能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做到去放结合减量化置换替代、安全高效智能机械化开采、清洁集约绿色化利用,持续释放优质产能。2019年已释放426万吨/年,完成省下达任务的49.82%。
(三)全力推进煤炭产业政策落实和服务企业。一是财政资金保稳定投入。明确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按煤炭行业上缴生产性税收本级收入的10%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煤矿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提升产能、煤电要素保障奖补等方面,引领煤矿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二是主动作为破融资难题。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级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和投贷联动项目资金支持。截至6月20日,我市已获省投贷联动资金放款金额16.0473亿元,投入到22个煤矿推动技改建设。另一方面,设立六盘水市煤炭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贵州能鑫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政府搭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市能源产业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项目谋划助长远发展。为确保我市基础能源产业持续具备竞争力,已谋划煤炭项目98处并有序推进项目落地,建成后规模将达6390万吨/年,较现有正常生产矿井产能提升10.2%。四是妥善处置“封”。经向省高院汇报争取,与六盘水市中院沟通联动,探索采用“柔性司法”措施,分析研判向省高院提请解决的事项,稳步推进涉法涉诉煤矿分类分批协调处置。
(四)全力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全力推动煤炭产业脱胎换骨、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推动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按照“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面改造”的原则,深入实施煤矿智能机械化攻坚。2019年23处煤矿启动智能机械化改造,获省级财政资金预拨0.66亿元。截至目前,全市110处正常生产煤矿、产能5798万吨/年,其中55处煤矿实施机械化采煤,产能4850万吨/年,机械化率达83.65%,年底机械化率将超省下达84%的目标任务。二是大力实施“三利用”工程。以盘江、水城矿区5亿立方米级和六枝矿区1亿立方米级煤矿瓦斯抽采规模化矿区建设为重点,推进煤气共采一体化,对具备条件的煤矿实施瓦斯综合利用工程,提升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水平,1—5月煤矿瓦斯抽采量6.48万方,利用率46.89%;1—5月煤矸石利用量222.46万吨,利用率达67.99%;110处正常生产矿井全部建有矿井水处理设施,矿井水100%处理排放,全市58家正常生产洗煤厂全部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利用。三是大力推进关联产业发展。立足煤电资源优势,深化“煤电+产业”模式,进一步做大煤焦化产业,至年底,我市正常生产的4家焦化厂产能将达465万吨/年,为发展氢能源产业及焦炉煤气制氢提供原料保障。稳步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六盘水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预计6月底出初稿;积极开展液氢工厂建设选址调研工作,计划在盘北经济开发区天能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启动1处液氢工厂建设。
(五)全力做好防范化解煤矿安全风险。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盘、基本面,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长效机制上,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强基固本和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六盘水“安全云”平台作用,将全市正常生产建设矿井全部纳入,实现24小时动态监管。在防治措施上,坚持把瓦斯治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实施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攻坚行动。针对煤矿雨季三防、一通三防、顶板管理、机电管理等,扎实开展执法检查和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1—5月全市煤矿发生事故1起,死亡3人,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起,下降80%,死亡人数同比减少3人,下降50%。
三、存在问题
一是面临煤炭市场需求旺盛和有效产能不足的矛盾、赋存条件复杂与开采技术落后的矛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等长期性问题;二是资金严重短缺、指导服务不够、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矿界重叠凸显、安全风险堪忧等亟需当前解决的突出问题。三是火电发电下降耗煤减少。受雨季来临,5月下旬后期全省水电负荷提升,逐步调整降低火电发电负荷,影响火电出力,我市电煤库存达到高位,电厂需求量有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煤炭生产方面。一是持续抓好产能释放保增量,确保完成今年煤炭产量目标任务,提升煤炭经济贡献率。二是狠抓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升级,释放优质产能和提高煤炭企业工效。三是继续抓好服务企业督促煤矿复工复产。四是抓好采掘平衡管理。五是用好用活省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和煤电保障投贷联动资金等政策,帮助企业争取支持解决融资难题。
(二)电煤保供方面。一是督促县区落实奖励资金有关政策的兑现,强化调度、督查、考核,确保电煤长协履约,按照“欠多少补多少”的要求补足欠量,确保电煤合同履约率。二是督促电厂存煤,日常存煤+季节存煤的模式开展储备管理,按时间节点完成存煤任务。
(三)煤炭安全生产方面。一是强化思想认识,落实好监管责任。突出重点服务指导,抓好瓦斯治理、顶板管理、水害防治、防灭火等方面工作,确保煤矿安全平稳运行。二是督促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通过严格执法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加快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完成《六盘水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编制。尽快启动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液氢工厂建设。二是加大六枝特区锂矿资源勘探开发和进驻我市锂电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协调服务,加快锂电下游产业培育,为打造锂电全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及抽采利用工作。引导全市煤矿企业加强学习借鉴邦达公司瓦斯抽采利用“以奖促抽”激励机制,形成“以用促抽、以抽保安、以抽促产”的格局,不断提升我市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效益。